水耕水培觀念與酪梨種植(水耕&土耕)

 遇過許多花有來詢問酪梨養殖的相關問題,其實種植酪梨是真的挺有成就感的!(雖然不一定會結果)

今天 T 教授將講解關於

  • 水耕與土耕的差別

  • 水耕、土耕最適合之時機

  • 酪梨水耕轉土耕要注意的事項

吃完的酪梨別丟嘿,因為你又可以開啟一趟好玩的園藝旅程



  • 酪梨水耕/水培與土耕的差別

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至關重要

傳統的土耕種植方式可能會面臨土壤病害、水分管理不當等問題,而改為水耕種植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並且有助於提高產量和質量。因此許多人在育苗、前期階段都會選擇先使用水耕在室內種植,把土壤病菌因素拿掉了,而且在室內養殖也能避免熱帶氣候的台灣給植物造成的劇烈影響,像是曬傷等等。

水耕為種子、育苗階段的保濕,少病菌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簡單來說,水耕/水培種植就是

一種利用水培養液中的養分供應植物生長所需營養的方法。通過在水中添加適量的養分,可以確保植物能夠正常生長和發育,同時避免土壤病害的發生

其實非常多植物都可以水耕,像是觀葉植物、茄果、蔬菜其實都有人在水耕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種植物都可以長期的水耕。

像是怕濕多肉就不適合,或許有的人會使用水來『引根』,但如果真要水耕需要極佳的環境溫度控制,不然應該一下子就回去肉肉天堂啦!

而某些植物則會建議階段性地像酪梨這樣前期使用水耕栽種,後續為培養營養則通常會轉為土耕種植。


  • 酪梨水耕轉土耕

有鑒於本篇文章並非針對酪梨育苗階段的培養,這邊教授先省略1000字

來講很多花友會會遇到的酪梨水耕轉土耕的問題

很多人在後續培養酪梨的階段,因為土耕能給予較豐富的營養都會轉為土耕種植,但經常在轉換後不久酪梨植株爛根、黑葉等情形



如果你也曾經遇過這樣的狀況不用自責,其實非常常見,罪魁禍手就是「澆水」與「施肥」

跟許多植物換完盆需要時間服盆*的概念相同

在酪梨換盆土、轉土耕後應該注意澆水的控制,並且在未穩根不應著重於施肥,如果真的必須施肥也必須將量控制或是加以稀釋,以面在植物尚未穩定前對根系造成傷害,那就會變成我們說的爛根、黑葉,又回去植物天堂了!(酪梨布丁牛奶不要走啊⋯⋯)

(註:服盆意指換完盆後穩根即完全適應需要之時間與階段)

  • 什麼樣的土適合酪梨?

酪梨的土質不但需要注重營養,也因為其本身特性即根系易爛、易受傷,所以土也會需要一定的透氣通風度,在營養基質上加上一些顆粒土混合均勻,最好使用赤玉、珍珠等調節性的顆粒土,比例的話會建議在5:1~8:1左右,依照個人的經驗去做調配。




如果懶著混土,也可以參考CARMO專業育苗土」,適用於多肉育苗、花卉蔬果之培育(茶花超好用),酪梨也非常適合!

我們有很多花友已經喝到酪梨布丁牛奶了XD

教授是說,對於酪梨的種植效果十分不錯,有許多成功的案例!

那你呢?想種種看酪梨嗎?種過的經驗如何呢?

歡迎大家私訊或是留言跟我們一起分享


今天課程就到這裡!下課趕緊回家吃晚餐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