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基礎105—對多肉最好的土/介質? 介質、混土觀念重點


我是T教授今天要來介紹 多肉植物仙人掌 百百種介質要用哪一種?
不嫌麻煩 自己混土好了?  混土比例說法又真的是百百種
進入多肉基礎105不論外面買土還是自己混土
先建立基本觀念釐清做甚麼對自己的肉肉最好吧

今天廢話不多說我們要知道 介質要先考慮3基礎條件
了解多肉植物需要甚麼要避免甚麼才是好又安全的介質

1. 能留住水分 = 保水性

換句話說有足夠的保水性跟營養土比例是大關鍵
將適當的水氣留在土裡能幫助植物根部生長給予營養

2. 能讓植物呼吸 = 幫助介質內通風+排水

來自沙漠的多肉只需要少量的水如同在基礎101基礎103談過
過度澆水容易淹死他們所以介質通風特別重要好的介質能幫助通風調節水分
給過度澆水一個「安全網更讓植物有個適應期去跟著給予的水分吸收而不至於淹死自己或生病染菌

3. 能給予養分 = 幫助植物生長

對多肉來說養分通常來自於營養土 (下面介紹)
而對多肉來說比較重要的成分是氮和磷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 N+P)
土內部需要有足夠的養分才能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就像人只喝水能活,不過一直只喝水也會掛,還是需要有營養啊…

先了解介質()本身

多肉植物、仙人掌用的栽培介質是用兩種東西組成:有機質和非有機質
事實上宇宙所有的東西都是用這兩種東西組成
用土的說法就是 營養土(有機質) + 顆粒土(非有機質)

    營養土(有機質)
泥炭土、推肥、腐葉()、椰纖、肥料、山泥、河砂、木頭()
以上都算是有機質,不過大部分不是營養成分不夠(像是椰纖)就是要消毒的很乾淨才能讓多肉植物使用以防染菌生病問題。

因此多肉植物用的營養土建議選擇純淨並消毒過的「泥炭土」
CARMO目前唯一推薦泥炭土,在炎熱的台灣一定要消毒避免生菌感染!





    顆粒土(非有機質)
就是非活著的物體,以上顆粒土;沙子;灰塵都能算是非有機質
多肉的介質特別講求通風&排水,因此顆粒土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顆粒土種類非常之多,常見的有赤玉土、發泡煉石、火山石、麥飯石、綠沸石…

介質搭配原則

顆粒土- 輸水+通風 v.s 泥炭土-營養+保濕
因此泥炭越多 顆粒越少 保水度就高,透氣性則少 反之亦然

台灣夏天平均溫度30度,北中南各有不同
像是在高雄的CARMO,有時35.6.7度都是常常有的事
年中的梅雨季節更是常常濕度破表,此時介質、植物的根和植物的細胞壁充滿著水氣

所以夏天一般多肉植物配土顆粒真的不.能.少 (全泥炭環境要夠不然就是老天養的)
顆粒:泥炭 建議在7:3~9:1之間
冬天濕度少了,溫度低了,加上是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生長期
顆粒:泥炭 比例可以稍微拉高一些,建議在6:4~8:2之間

如何知道甚麼樣介質最適合我

第一步,觀察環境+調整澆水技巧
上述提到觀察的環境濕度、溫度外,自身能控制的澆水 調整更是非常重要
應該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澆水的習慣和手感
就算介質非常輸水也能透過少澆水去改善應對介質和環境變化

那什麼樣的顆粒土搭配最好最適合,教授得說 沒有一定的答案
顆粒土百百種,每種都有不同孔隙的大小、特性等等都是是否加入的考量因素
所有不論網路還是老司機教我們的配方都是透過自己的經驗去調配
沒有一定的好壞

我自己會把各種我考量的特性照以下排名
1.     第一名 排水通風性 👑
2.     第二名 泥炭的量和品質能否給予適當營養和是否安全 👑
3.     第三名 配方的均衡和用料

給同學們參考,你心中又是哪一樣比較重要呢?

自己混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其實可以多多嘗試
當然不想混土嫌麻煩的,市面上很多的介質選擇
這邊還是要推薦CARMO多肉植物介質,有兩個泥炭版本可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
防爛效果極佳的同時也能適當留住水分,使用日本&台灣的原料混製
最厲害的優點就是防爛+保水非常平衡,用過的朋友衣錠知道



在照顧任何植物的過程中永遠都是觀察再觀察,就算你有世界上最厲害的土
環境和各種也是會隨著季節、時間有所改變
因此透過觀察去了解植物的需求還是最重要的哦!


感謝閱讀,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基礎課程  #用土 #新手老手通通來 #多肉成株



-------------    ★    -------------
CARMO多肉大學。熱烈招生中
建議同學多利用網站「搜尋」功能 or 使用#標籤來找到你需要的文章
★ LINE ID: @oh-carmo 
加入官方LINE更可享受購物優惠&最新消息
Enjoy your green life with Carmo 

-------------    ★    -------------

Comments

Popular Posts